一、概述
本章定额包括挖沟、渠、河土方,挖基坑土方,运土,推土机推土,整修护坡护底,回填土以及筑土堤共7 节43 个子目。
二、定额特点及有关说明
(一)本章定额除间隔填土为新增子目外,基本沿用“九三水利定额”,但运土部分单列一节,并根据不同的运土方式确定不同的基本运距及增运距。
(二)本章所涉及的土方工程仅指实土开挖的土方,对于采用水力冲挖机组冲挖土施工以及塘堤围垦工程中的土方工程将在“第十一章疏浚工程”中讲解。
(三)土方工程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多数水利工程其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正确计算工程中的土方量,是做好水利工程预(结)算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章定额适用于沟、渠、河土方、构筑物基坑土方以及堤坝土方。沟、渠、河土方指水利工程中的平地挖河或对原有河道拓宽加深(水下挖泥或吸泥将在第十一章作介绍);构筑物基坑土方指水闸、船(套)闸、泵站、护岸、海塘等构筑物基坑开挖的土方。
(四)挖土土质类别划分详见表一。如遇其他类型土方,可参照表一特征比照使用。
(五)挖松方时,按人工挖Ⅰ、Ⅱ 类土方的80 %计算(考虑挖土深度)。
(六)本章定额均未考虑井点排水和湿土排水,使用时按第二章有关规定执行。
(七)人工挖基坑土方最大挖深为6 米,超过6 米,每增深1 米按深度6 米以内定额递增20 %计算。机械挖基坑土方定额适用于6 米以内,若深度超过6 米时,每增深1 米按机械挖土就地抛土定额递增18%计算。
(八)基坑开挖定额中未包括施工围护,发生时另计。
(九)基坑开挖定额中未包括施工围堰,根据施工方案需用围堰时按第二章有关规定计算。
(十)挖土遇钢碴时,挖钢碴部分按机械挖土就地抛土定额乘以2 . 5 系数。即:不论实际施工中用人工挖,还是机械挖,一律按机械挖土就地抛土定额乘以2 . 5 系数计算。
(十一)运土距离:对于沟、渠、河土方,运土的起点为开挖断面的重心,终点为堆土区的重心。基坑土方的起点为基坑的上边口,终点同样为堆土区的重心。亦即不论基坑面积多大,一律以离堆土区较近的基坑上边口为运土起点。运土以每种运土方式的定额基本运距为一计量单位,不足计量之数均按增超运距计量单位计算。
例:某一土方工程(手扶拖拉机运土),根据以上确定原则计算得运土距离为21 6 . 3 米,那么套用定额时运土距离应按300 米计算(因为手扶拖拉机运土的基本运距为100 米,套用定额时,即:1 一3 一7 基本运距100 米;1 一3 一8 每增运距100 米×2 )。
在运土(重载)方向无坡度时,起、终点间的水平距离即为运距;在运土(重载)方向有上坡或下坡时,应把坡边起止点的高差折面水平距离[如果坡边起止点的实际坡长(斜距)大于高差折平距离时,取大者]作为运距。上下坡高差折平距离见表三。
例:1、求从A点至E点的折平总运距(双胶轮车)
查表三,得下表
起止点 |
高差 (米) |
折平距离 (米) |
实际斜距 (米) |
计算距离 (米) |
说明 |
A~B |
0.00 |
|
10.00 |
10.00 |
|
B~C |
1.80 |
45.00 |
19.00 |
45.00 |
|
C~D |
0.00 |
|
29.50 |
29.50 |
|
D~E |
3.20 |
87.00 |
21.50 |
87.00 |
|
计算距离合计 |
171.50 |
按200米计算 |
2 、求下列断面折平总运距(人工挑抬)
查表三,得:
(十二)堆土区规定:堆土断面的内、外边坡为1:1,堆土高度2.0米及以内,顶宽0 . 5 米及以上。
三、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沟、渠、河土方与基坑土方的界定:
对于泵、闸、涵洞等引、排水水工构筑物,其内、外防冲槽(包括防冲槽)之间的土方属于基坑土方(见图一);如不设防冲槽,则以内、外消力池或翼墙之间的土方为基坑土方(见图二)。上述范围以外的土方均属沟、渠、河土方;当沟、渠、河两岸设防汛墙或直立式岸墙护岸时,则墙基础土内边线(迎水面)以外的土方可算作基坑土方(见图三)。
(二)边坡:
沟、渠、河及堤坝土方由设计确定。一般情况下,沟、渠、河土方开挖及填筑堤坝都有设计施工图。
基坑开挖边坡取定:如设计的施工图有规定放坡要求的,按设计图要求计算:如无设计要求,则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计算;对于一般工程,既无设计要求,且施工组织设计未提及,则按不同土质及不同开挖深度取下列边坡系数:
深1 . 00 米以内 不放坡;
深1 . 01 一2 . 50 米
1 : 0 . 5 ;
深2 . 51 一4 . 00 米
1 : 1 . 0 ;
深度大于4 . 00 米(或特别软弱土质) 按土体稳定理论计算后进行放坡。
如果根据以上规定要求放坡施工,但由于受场地条件等限制而采用基坑围护施工时,则围护费用另计。
(三)基坑工作面余度:
为了便于构筑物立模等施工要求,基坑开挖时,除考虑满足设计要求的构筑基础外型尺寸外,还应考虑立模施工尚需增加一定的工作面余度(如果直接利用土模施工,则不计工作面余度)。工作面余度可按结构物基础底外边线,每边增加开挖宽度0 . 5 一1 . 0 米。对于相对小型的构筑物基础取小值,反之取大值。
(四)土方的体积计算:
土方分为自然方、实方、松方三种。实方、自然方、松方的体积换算关系见表二。
自然方:指未经扰动自然状态下的土方;
实方:指填筑、回填并经压实后的土方;
松方:指自然方经人工或机械开挖松动而未经夯实过的土方(松动期在两个月以内)。
沟、渠、河土方按设计断面内(包括护砌工程土方)的自然方计算。
基坑土方按上述规定或设计(施工图设计或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的自然方计算。
填方及堤坝土方按设计断面经压实后的体积计算。
(五)余缺土计算:
余土与缺土应作土方平衡,然后确定是余土外运处理或缺土外购土方。
余土外运数量=全部开挖土方-全部需用土方(注意:土方的体积变化)
缺土数量=全部需用数量-本地可用土方数(同样注意:土方的体积变化)
对于挖方不能作填土利用部分,应作余土外运处理,所缺土方另行计取。当填土有密实度要求时,挖、填土方平衡计算要考虑体积变化系数。
例:某一基坑土方工程,经计算:基坑挖土土方为1000 立方米;其中表层种植土(不能作为构筑物回填用)为300 立方米;回填土方为800 立方米,回填土的密实度要求达到干容重1 . 45 t/m3
以上
试计算该工程土方的余土外运及缺土外购量
解:1 、表层种植土不能作为回填土利用,直接按余土外运处理;
缺土外购数量计算:
① 回填土方( 800 立方米)相当于需要的自然方土方量为:800 / 0 . 858 =932 . 4 立方米(查表二得)
② 则缺土外购数量=932 . 4 -(1000 -300 ) = 232 . 4 立方米
土质类别表
表一
土质类别 |
土质名称 |
自然容重(kg/m3) |
外形特征 |
开挖工具及方法 |
Ⅰ |
砂土、种植土、沙壤土 |
1650~1750 |
疏松、粘性差、易开挖 |
用锹、略加脚踩 |
Ⅱ |
壤土、软粘土、干淤土 |
1750~1850 |
含水量中等、易挖成块、不沾锹沾筐 |
用锹、加脚踩 |
Ⅲ |
粘土、软粘土、砖杂土 |
1850~1950 |
含水量较多(25%以上)、沾锹沾筐、缺水时干硬、土中含建筑废渣或砖杂质15~30% |
用镐、三齿叉开挖或用锹加力踩 |
Ⅳ |
坚硬岗土、砖杂土 |
1900~2100 |
土质坚硬或土中含建筑物废渣或砖杂志30~50% |
用三齿叉撬挖 |
|
烂淤泥 |
1500 |
含水饱和、行走陷足、粘筐粘锹 |
用铣捞挖、泥兜装运 |
|
稀流沙 |
1850 |
细沙、流运性大、挖而复涨、平复无痕 |
用铣捞挖、布兜、水桶装运 |
自然方、实方、松方的体积关系
表二
土方干密度(t/ m3) |
自然方 |
实方 |
松方 |
1.45以下 |
1 |
0.881 |
1.320 |
1.45以上 |
1 |
0.858 |
1.320 |
上下坡高差折平距离表
表三 单位:米
工具类别 |
折高折平 |
上坡折平(不论坡度大小) |
下坡折平 |
||||||||||||||
高差整数 |
|||||||||||||||||
高差小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
人工挑抬 |
0.0 |
8 |
17 |
27 |
38 |
50 |
63 |
77 |
92 |
108 |
125 |
143 |
162 |
182 |
203 |
225 |
7 |
0.1 |
9 |
18 |
28 |
39 |
5l |
64 |
78 |
94 |
110 |
127 |
145 |
164 |
184 |
206 |
227 |
||
0.2 |
10 |
19 |
29 |
40 |
53 |
66 |
80 |
95 |
1ll |
129 |
147 |
166 |
186 |
207 |
230 |
||
0.3 |
1l |
20 |
30 |
41 |
54 |
67 |
81 |
97 |
113 |
130 |
149 |
168 |
188 |
209 |
232 |
||
0.4 |
11 |
2l |
31 |
43 |
55 |
68 |
83 |
98 |
115 |
132 |
150 |
170 |
190 |
212 |
234 |
||
0.5 |
12 |
22 |
32 |
44 |
56 |
70 |
84 |
100 |
116 |
134 |
152 |
172 |
192 |
214 |
236 |
||
0.6 |
13 |
23 |
33 |
45 |
58 |
7l |
86 |
101 |
118 |
136 |
154 |
174 |
194 |
216 |
239 |
||
0.7 |
14 |
24 |
35 |
46 |
59 |
73 |
87 |
103 |
120 |
137 |
156 |
176 |
197 |
218 |
241 |
||
0.8 |
15 |
25 |
36 |
48 |
60 |
74 |
89 |
105 |
122 |
139 |
158 |
178 |
199 |
221 |
243 |
||
0.9 |
16 |
26 |
37 |
49 |
62 |
76 |
90 |
106 |
123 |
141 |
160 |
180 |
201 |
223 |
246 |
||
双胶轮车 |
0.0 |
24 |
5l |
8l |
n4 |
150 |
189 |
231 |
276 |
324 |
375 |
429 |
486 |
546 |
609 |
675 |
14 |
0.1 |
27 |
54 |
84 |
117 |
154 |
193 |
235 |
281 |
329 |
380 |
435 |
492 |
552 |
615 |
682 |
||
0.2 |
29 |
57 |
87 |
12i |
158 |
197 |
240 |
285 |
334 |
386 |
440 |
498 |
558 |
622 |
689 |
||
0.3 |
32 |
60 |
91 |
124 |
161 |
20l |
244 |
290 |
339 |
391 |
446 |
504 |
565 |
628 |
695 |
||
0.4 |
34 |
63 |
94 |
128 |
165 |
2。6 |
249 |
295 |
34_4 |
396 |
45l |
510 |
57l |
635 |
702 |
||
0.5 |
37 |
66 |
97 |
132 |
169 |
210 |
253 |
300 |
349 |
402 |
457 |
516 |
577 |
642 |
709 |
||
0.6 |
40 |
69 |
100 |
135 |
173 |
214 |
258 |
304 |
354 |
407 |
463 |
522 |
583 |
648 |
716 |
||
0.7 |
43 |
72 |
104 |
139 |
177 |
218 |
262 |
308 |
359 |
412 |
469 |
528 |
590 |
655 |
723 |
||
0.8 |
45 |
75 |
107 |
143 |
181 |
222 |
267 |
314 |
365 |
418 |
474 |
534 |
596 |
662 |
730 |
||
0.9 |
48 |
78 |
111 |
146 |
185 |
2刀 |
刃l |
319 |
370 |
423 |
480 |
540 |
603 |
668 |
737 |